欢迎访问赤峰市宁城县智慧城市网站
您的位置:  首页 > 走进宁城 > 城市概况 > 正文

大城子镇简介

日期:2021-02-18 13:38 来源:政府办 次阅读

大城子镇(蒙古语“玛拉图”)位于宁城县西北部,历史上曾是喀喇沁中旗王府所在地,东与大明镇为邻,西与喀喇沁旗接壤,南与三座店镇搭界,北与小城子镇相连,地处平双公路与306国道交汇处,距县人民政府驻地天义镇50公里,距赤峰市86公里,是通往京津冀的必经之地,自古就是我国北方交通、贸易的重镇之一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介于东经118°53′,北纬41°42′,东西长60公里,南北宽15公里。全镇总面积为395平方公里,辖19个行政村,184个村民组,13256户、37397人。

【农林牧业】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6035.2公顷,播种粮食作物4880公顷,粮食总产量51298吨。完成玉米膜下滴灌666.67公顷,落实“两增、八推、两提早”配套技术4000公顷,完成水旱地玉米、大豆、土豆、甜菜等作物保险4000公顷。推进设施农业“拓边展沿”计划,新发展日光温室66.67公顷,冷棚66.67公顷,全镇设施农业面积2400公顷,大城子镇成为“塞外番茄第一镇”网络域名唯一持有者。推进农业项目建设,引入南京丰码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管理“大城子镇智慧农业示范园区”项目,项目一期投入生产。完成钓鱼台水库至松树台园区引水工程,松树台设施农业园区水源问题得到彻底解决。全年新增丘陵地区经济林40公顷,新建畜牧养殖小区5处。全镇6月末牲畜存栏57920头只口,其中肉牛11996头、马75头、驴1329头、骡78头、羊33770只、生猪10612口。实施“厕所革命”,全年完成农村厕所改造1450个。特色城镇建成取得成效,瓦南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“全国‘一村一品’示范村镇”,是赤峰市获得此项荣誉的两个村之一。

【民营经济】民营经济持续回稳,全年新增民营企业24家,总量150家;新增个体工商户52家,总量610家,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全部恢复。严格贯彻落实各级安全生产精神,履行“一岗双责”制度,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,全镇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,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发生。

【社会事业】落实领导接待日制度,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0次,处理县级交办信访案件2件,化解信访积案8件,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群体性信访案件。发挥村级网格员作用,加大排查力度,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,全年共排查出矛盾纠纷62件,调处62件。

全镇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,累计发放保障金84.1万元;临时救助734人,累计发放救保障2383户3569人,累计发放金额1198.42万元;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1户、120人,保障资金49.9万元;享受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制度的儿童10人,发放保障金11.29万元;农村特困人员及城镇“三无”人员313人,累计发放资金269.6万元;累计发放高龄津贴578人、66.9万元;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补贴743人、81.3万元。累计发放重度残疾人补贴484人、57.6万元;镇敬老院在院老人44人。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2.55万人,参保率达到100%;落实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.75万人,参保率达到100%。实现社会保障应保尽保

全镇有初中1所、小学5所、教学点2个、幼儿园6个,其中公办幼儿园4个、民办幼儿园2个。中学在校学生1615人,在编教师128人;小学在校学生1603人,在编教师189人;公办幼儿园幼儿352人、民办幼儿园幼儿526人,幼儿教师46人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达100%。农村文化活动快速发展,19个行政村均分别组建秧歌队、文艺队、彩扇队等各类文体队伍,持续组织“镇村级文化负责人培训”“送文化下乡”“送电影下乡”等活动,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。农村科技信息队伍增至35人,防震减灾队伍发展至30人。全镇有卫生院4所、卫生室19个、卫生站9个,开放床位248张,卫生技术人员99人。

【脱贫攻坚】全年脱贫9户14人,全镇建档立卡人口1166户3029人全部实现脱贫。全年改善出行道路38条5万平方米,实施危房改造25户,设置公益性扶贫岗位393个,完成易地搬迁户拆旧复垦复耕复林复草共190处、6.77万平方米。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,切实做到“摘帽不摘责任、摘帽不摘政策、摘帽不摘帮扶、摘帽不摘监管”,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战果,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