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双庙镇地处宁城县中部,东与大明镇和忙农镇接壤,西与右北平镇和八里罕镇毗邻,南与必斯营子镇交界,北与一肯中乡、三座店镇相连。镇人民政府驻巴里营子村,距离县城天义37公里。境内老哈河蜿蜒流淌,孕育沿岸居民繁衍生息,兴哈线、铁苍线纵横交错,交通网络密集,地理位置优越。境内属于北温带中纬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,以丘陵山地为主。全镇总面积172平方公里。下辖16个行政村,66个自然营子,126个村民小组,9220户、27617人。曾获“自治区级文明村镇”荣誉称号。
【农林牧业】 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7724.73公顷,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38.4公顷,粮食总产量48443吨。围绕县委、县政府农牧业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方向,通过扩面增量、多点连片和提质增效,打造“一带三线多区”产业布局,菜果牛三大产业加速发展,全镇16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均达到10万元以上。有设施农业园区1866.67公顷,其中黄瓜园区1466.67公顷、尖椒园区266.67公顷、高附加值作物大樱桃、食用菌等共133.33公顷,育苗工厂2处年育苗2500万株。全镇果树经济林733.33公顷,其中盛果期200公顷,年产值4140万元。有规模化养殖场55处,种养殖农户7000户。全镇6月末牲畜存栏45326头只口,其中肉牛11375头、乳牛219头、驴2097头、羊23222只、生猪8364口,禽类存栏95万羽。
【社会事业】 镇党建联合体工作在市内取得示范效应,代表宁城县举办党建联合体全市现场观摩会,南马架子园区党建联合体经验做法在全市进行推广,年内累计迎接各级观摩56批次。全年发放各类法治建设宣传资料2万余份,张贴条幅50余条,受众达3万余人次。落实全镇各村培养16名法律明白人,培训2次,法律图书室图书量达到标准化,顺利通过县里的验收。为工作人员发放《人民调解员的知识问答》进行培训2次。有社区矫正人员10人,专人负责跟踪教育,无一人重新犯罪。全年排查矛盾纠纷12次,排查出15起矛盾纠纷,全部化解。大双庙镇代表宁城县迎接赤峰市“七五”普法验收工作。
全镇享受农村低保人数2544人,全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789.31万元。为分散和集中供养特困人员198人发放护理补贴资金22.2万元。为临时救助500户发放资金36.2万元,为479人发放高龄津贴56.5万元。投资19.5万元对敬老院宿舍进行升级改造。为69名优抚人员发放优抚抚恤金42.7万元。
全年劳务输出总量5040人次,创造劳务收入6000万元。蔬菜、养殖等重点产业带动就业520人。对全镇12945名劳动力进行调查登记,实现农村劳动力动态管理。安置13名贫困劳动力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。对1298名低保、五保、重度残疾和贫困人员等特殊群体进行认定。合作医疗保险收取率达到100%,位列全县前三名。
组织镇春蕾评剧团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宣传政策知识,创作录制文艺宣传节目“快板《送瘟神》”,浏览量高达2.9万人次;二官营子村演绎类“民族高跷”、三官营子村手工技艺柳编厂“三官柳编”被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全镇有初中1所,小学4所,教学点2个,公办幼儿园1个。中学在校学生2430人,在编教师191人;小学在校学生1290人,在编教师128人;公办园幼儿361人、幼儿教师33人。向阳中学教学质量连续六年位居全县第一。升入宁城高级中学166人,占参考人员的28.9%;汉普高上线495人,占参考人员的93%。全镇有卫生院1所、卫生室14个、卫生站5个,开放床位20张,卫生技术人员44人。
全年投入疫情防控资金21万元,发放明白纸、告知书和公开信等各类宣传单5.7万余份,悬挂条幅1200余条。构建镇干部包村、村干部包组、网格员联户的三级疫情防控联动体系,共有片区网格长12人,村级网格长16人,村小组网格长136人,网格员467人。设置全员核酸采样点10处,配备引领、登记、消杀和警务人员130名。辖区内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。
【乡村振兴】 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。全镇收取环境卫生费67.7万元,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1460吨,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736吨,投工投劳3570人次;入户宣传教育7场2600人次,发放宣传资料23994份,张贴宣传标语72份;用于村庄清洁行动的资金共127.5万,在山嘴村建设镇级垃圾填埋场1处,投资25万元;改造山嘴村、三官营子村村级垃圾填埋场2处,投资1.6万元。改造农村户厕。在巴里营子村投资370万建设宁城县大双庙镇污水处理站及管网工程1处。开展厕所革命工程,完成改厕237户。